今天衛夕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不同的行業都有過不同的輝煌時期,但終會歸于平靜,互聯網也離不開這樣的規律——
在80年代的建設時期,曾經的土木、機械是非常受歡迎的專業,80年代流行的詞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固話及2G時代,曾經的電信行業是無數高校學子向往的行業,廣東移動等公司對優秀畢業生的吸引力幾乎可以和任何頂尖單位相提并論。
在衛視統治娛樂市場的時代,成為電視人是眾多年輕人的夢想,央視更是殿堂級存在,央視主持人是那個年代批量生產的全民偶像。
在90年代市場經濟高歌猛進的時代,外資快消、傳統廣告是一代高校精英的爭搶行業,不少頂尖學生都以加入寶潔、奧美為榮。
……..
如今,這些行業談不上衰退,但歸于平靜卻是事實,他們很顯然沒有了彼時的意氣風發。
從更遠一些的視角——
19世紀,蒸汽機為代表的機械業迎來大發展,它就是那個時代的計算機;
接下來,電力成為絕對的新興產業,它如互聯網一般席卷眾多產業。
沒錯,曾經無比波瀾壯闊的產業如今已經稀疏平常,歸于平靜,不再酷了,變得無比傳統。
因此,很多人很容易會開始推論——
互聯網也一定會歸于平靜,終究會變成下一代人眼中的傳統產業。
這個結論對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一看到底什么是傳統行業?
傳統行業其實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有些行業一直屬于傳統行業,比如餐飲、醫療、服裝等等;
有一些曾經是新興行業,后來變成了傳統行業,比如電視、機械、石油、電力、鐵路、燃油汽車;
我在這里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即所謂傳統行業——
行業進入高度成熟期,行業核心邏輯趨向穩定,基本沒有變化;
行業增長通常不超過GDP本身的增長;
行業大部分從業者獲取的是技能回報,沒有超額收益。
對照這三條標準,我們基本能發現大家公認的機械、石油、電力、鐵路、燃油汽車、電視基本都符合這三條標準;
然后我們再看一看互聯網,我們很容易發現,至少目前的互聯網完全不符合以上三條——
行業遠沒有到高度成熟期,核心邏輯還在不斷變化;
行業增長只是有放緩,但論增長率必然還是高于GDP增長的;
行業大部分從業者和其他行業相比,獲取的高于其技能收入,存在超額收益。
這并不奇怪,因為現在的互聯網當然還不屬于傳統行業。
但我們討論的是未來,即以后互聯網會變成符合以上三個特征的傳統行業嗎?
我的結論是——不會。
請接著往下看。
互聯網其實是一個大的概念,我們目前狹義的互聯網通常只“消費互聯網”,即和普通消費者直接相關的互聯網。
事實上,大的互聯網其實還包括產業互聯網、萬物互聯等更廣闊的概念。
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
另外,必須要指出的是,互聯網本身有很多細分的領域和賽道。
某一些賽道是一定會衰落、淘汰的,它們的結局不僅僅是變成傳統產業,而更可能是消亡。
什么意思?
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1. 在互聯網早期,門戶網站的編輯是互聯網職業的香餑餑,新浪網總編輯老沉(陳彤)是一代人的偶像,但很顯然,隨著門戶網站的式微,這個崗位在規模上已經很小了。
2. 在搜索時代,SEO、SEM是非常吃香的職業,那時候無論是PC大站還是小站,找一個優秀的SEO對于流量而言都極為關鍵。
然而,今天SEO早已式微,變成傳統手藝了。
3. 在前移動時代,SP(電信增值業務)是一個遍地撿錢的服務,甚至拯救了當時瀕臨破產的網易。
但如今幾乎已經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4. 在諾基亞爆紅的時代,塞班的開發一度成為難得的搶手人才。
但隨著諾基亞快速走下神壇,人們已經忘記塞班是什么了。
5. 在手游成為主流之前,頁游是一個極其賺錢的游戲細分賽道,一度有頁游公司年會直接給員工獎勵汽車。
然而隨著手游崛起,頁游這一篇已經翻過去了。
所以,互聯網本身是一個不斷變遷的行業,它的細分賽道進入衰退期是極為正常的事。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賽道衰退的同時,另一些賽道在崛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就是互聯網過去發展的寫照。
目前,消費互聯網的確進入一個瓶頸期,這個瓶頸期基于兩個邏輯——
第一、互聯網該覆蓋的人群基本已經覆蓋到了。
第二、互聯網能搶占的時間基本已經搶占完了。
為什么過去兩年基本上沒有新的爆款APP?
為什么大廠的增長率在最近兩年也在下降?本質都是基于以上兩個原因。
然而,互聯網不僅僅是消費互聯網的“時間之戰”,還有產業互聯網的“效率之戰”。
即便是消費互聯網,還有元宇宙這個星辰大海。
盡管元宇宙目前有炒作之嫌,我也寫過《如何有理有據地給元宇宙潑一盆冷水?》批評過。
但不可否認,從更長遠的維度看,元宇宙的方向是沒錯的,只是現在的技術拐點還沒到而已。
當VR和AR技術進一步成熟,消費互聯網一定會像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一樣再次波瀾壯闊。
目前看我們不用等太久,蘋果的眼鏡已經在路上了,蘋果開始入場的時候,大概率是一個產業走向大規模應用的前兆。
還有產業互聯網,過去我們看到兩個公式——
舊產業+蒸汽機=新產業
舊產業+電力=新產業
如今,這個公式變成——
舊產業+互聯網=新產業
這些正在真實地上演,醫療、教育、零售、餐飲、物流、金融等眾多行業已經利用互聯網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效率。
接下來互聯網會在橫向上進一步滲透到更多的產業,在縱向上和現有的產業結合的更深刻。
這一橫一縱才剛剛開始。
所以我們也看到了騰訊、阿里等公司已經開始在戰略上堅決擁抱產業互聯網了。
背后的核心邏輯是它們看到了To B的星辰大海。
沒錯,對于整個互聯網而言,一些細分領域停滯了,另一些細分領域會繼續前進。
上面我們講了一個核心概念——互聯網是有細分賽道的。
接下來我們講另一個重點——互聯網也是有周期的。
周期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每一次經濟的動蕩其實或多或少都和經濟周期有直接關系。
互聯網產業的周期由兩個因素決定——
第一是技術,它決定了長期大周期;
第二是投資,它決定了短期小周期。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先說技術決定的大周期,其實互聯網經歷了PC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就是大周期。
曾經在2009年左右,整個行業也認為PC互聯網大局已定,很難再突破了,但移動技術的成熟將產業帶入新的蓬勃發展階段。
沒錯,今天我們處在移動互聯網大周期的末端,下一個大周期還依賴技術的突破。
這個技術可能是VR/AR,可能是量子計算,可能是物聯網,也可能是其他某種技術。
總之技術不會停滯,它會繼續孕育,下一個計算平臺崛起又會帶動互聯網產業進入一個新周期,這件事無比確定。
再說投資決定的小周期。
關于投資決定的小周期,著名的Gartner曲線是一個最佳的解釋框架,它又稱之為“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用它來分析眾多互聯網的垂直細分領域。
一個新模式或技術出來,在初期會收到大量的追捧甚至炒作,這時候敏銳的資本會大量涌入,過多的資本會因為投資過熱而引發泡沫。
當泡沫出清后該領域則進入緩慢發展的低估階段,但由于它的確符合未來方向,因此后續還會繼續穩步發展走向成熟。
我們看到的無數垂直賽道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
因此,某種意義上今年的有些領域的裁員就是在Gartner曲線的低谷的裁員。
比如社區團購大撤退,即市場周期進入擠泡沫的階段。
但并不意味著社區團購這個賽道本身的死亡,相反,它還會繼續從容地發展。
今天的互聯網增長放緩,核心在于技術決定的大周期——移動互聯網進入產業末期,投資決定的小周期——某些細分賽道經歷泡沫擠出過程。
二者迭加之后形成的整體和局部放緩。
因此,互聯網行業經歷周期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下一個新周期正在孕育,放緩是暫時的,信息技術進步的大邏輯不會改變。
沒錯,互聯網的發展不是連續的,它總是跳躍式發展,整個行業在等待下一次跳躍。
所以,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不會變成傳統行業,相反,它會繼續引領新的變革。
我們從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來理解這個邏輯,先看兩個結論——
長期看,技術是推動經濟進步唯一宏觀力量;
技術進步在當今更容易發生在比特領域而非原子領域。
先來看第一點——
有經濟學家進行過核算,公元元年的世界人均GDP為445美元,到1820年接近667美元,1800年的時間里只增長了約50%。
然而,僅僅過短短200年,到了2001年,世界人均GDP居然增長到了6049美元,中間發生了神馬?
兩次工業革命!
沒錯,長期看,技術是推動經濟進步唯一宏觀力量。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本質邏輯,經濟學家索羅、盧卡斯、羅默等將技術作為關鍵變量引入經濟增長模型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
再來看第二點,技術進步在當今更容易發生在比特領域而非原子領域;
歷史學家總結過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兩條主線——能量和信息。
能量源于原子世界,信息源于比特世界。
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如今的原子世界接近停滯。
最近幾十年,我們再也沒有在物理世界誕生像蒸汽機、火車、飛機、汽車、電燈、電話、電視、冰箱、原子彈、元素周期表、疫苗、青霉素、避孕套這樣真正改變人類社會面貌、定義現代生活的偉大發明了。
過去幾十年人類的科技發展集中在信息領域——
我們以摩爾定律在發展我們的算力,一臺iPhone的算力早超過登月時的計算機了,我們發明了偉大的互聯網,我們利用信息的能力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這時候問題來了——為什么我們的進步不再是以原子世界為核心而是以比特世界為核心呢?
經濟學家給出來解釋,經濟增長模型中除了技術這一核心要素之外,還有一個要素為投資,兩者其實是互相促進的,上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
比特世界的指數級回報通常大于原子世界的線性級回報,因此資本投入到了比特世界。
什么意思?
就是當今的資本發現信息技術有一個特點,邊際成本接近于0,這一重要特性是原子世界不具備的。
賣可口可樂多賣一瓶就要多一份成本,但互聯網多一個接入用戶則基本不需要額外成本。
因此它有著天然的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這兩張圖很能說明問題。
毫無疑問,這一趨勢還會繼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本繼續投入到信息技術中來。
這并非信口開河,今年全球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有7家都是”硅基科技公司“,追求回報的資本早已用錢投了最真實的票。
所以,鎖死原子世界進步的,并非三體人的”智子“,而是我們的用腳投票的資本。
關于這個原因的分析,我可參考我之前寫的《停滯的原子世界和狂奔的比特世界》。
因此,從這個底層邏輯出發,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信息技術會在未來停滯不前。
OK,到這里,我們總結一下——
互聯網是分垂直領域的,有一些垂直領域一定會衰落凋零,但總有其他領域會繼續發展,作為整體的大互聯網產業會繼續發展。
互聯網是存在周期性的,技術決定的大周期和投資決定的小周期都會讓行業起伏不定,這也屬于正常現象。
從大的尺度看,互聯網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投資回報上的優越性保證了它必然會繼續蓬勃發展。
所以,結論是——互聯網并不會變成傳統行業。
當充分理解了以上邏輯之后,作為互聯網的從業者,無論經歷怎樣的動蕩和低估,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默默練好自己的內功和本事:
做產品的提升自己對用戶的理解,做技術的修煉自己的代碼水平,做運營學習如何真正打動用戶,做銷售的想著如何為客戶真正創造價值。
除此之外,我們其實也別無選擇。
互聯網行業的確很卷,但你以為其他行業就不卷嗎?
認清現實,互聯網行業的活力在客觀上大概率超越了幾乎所有其他行業。
如果你不幸失業了,看一看衛夕之前寫的《黑天鵝與反脆弱——亂紀元生存手冊》,繼續默默找工作。
再次引用騰訊Pony Ma的名言結束今年的文章——
“互聯網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在它的推動下,整個人類社會都變成了一個妙趣無窮的實驗室。不管已經出現了多少大公司,人類依然處在互聯網時代的黎明時分,微微的晨光還照不亮太遠的路。”
加油,互聯網打工人!